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

債券不安全、大宗商品恐買貴!專家教你聰明投資勝通膨

 

債券不安全、大宗商品恐買貴!專家教你聰明投資勝通膨

通膨將侵蝕你我手中現金,該如何用投資抗通膨?小資族、中高資產族,以及退休族,投資策略又有何不同?

商周採訪多家銀行、券商等財富管理主管、財經學者、理財專家,歸納出九大抗通膨資產配置教戰守則,提供讀者參考。

資產選擇》
Q:通膨通常伴隨經濟成長,應優先關注哪些企業股票?

「(通膨)初期來說,其實企業獲利是會增加的。」群益期貨副總經理楊燿宇解釋,通膨發生時,通常意味著景氣好轉,企業也會受惠,「你從股票獲利的速度,絕對贏過利率的上漲。」

因此,他認為此時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上,可提高股票比率。

優先關注哪些產業?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建議,首先,短期可注意受惠歐美疫情解封行情的消費型類股,例如餐飲業;以及能源、工業、金融等價值型類股。

他解釋,歐美經濟正明顯好轉,可望帶動消費動能等經濟需求,在歐美下半年正式解封前,還有機會賺到一波解封利多。

其次,則是逢低布局科技股。林啟超說,長期來看,科技股成長動能仍有望延續,但經過去年的強勁漲幅,多數科技股價格都處於估值偏高的水位。因此若下半年市場出現修正,如因聯準會釋出縮減購債等緊縮政策訊號所引發的股市震盪期,就是投資人可出手布局科技股的好時機。

最後,是跟著趨勢布局。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建議,可關注基礎建設利多、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等,較不易受到短線多空消息影響的長線題材。

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,近日在「商周百大顧問團不斷電直播」中也點出,像是已著手布局減碳、綠能的鋼鐵、水泥廠,長期會建立起產能與成本優勢,提升未來的獲利,這便是尋找氣候變遷相關標的範例。

Q:台灣人口負成長,還能投資房地產抗通膨嗎?

「抗通膨最有用的,就是房地產跟股票。」張明輝說。

他從需求面、成本面來分析,認為台灣人普遍愛買房,且鋼筋等原物料價格攀升,加上台灣房屋持有稅相對全球偏低,均導致台灣房價長期抗跌。

不過,他也點出,考慮到台灣人口減少的隱憂,他建議投資人,在挑選標的時,可瞄準蛋黃區,或是落在捷運、高鐵等重大公共建設周圍等相對保值的標的物。

Q:通膨時期,債券還是最安全的投資嗎?

「多數類型的債券,正面臨兩大風險。」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直言,買債最安全的投資刻板印象,在通膨時代,恐怕不再適用。

他進一步解釋,隨著經濟逐漸復甦,意味著全球央行對資金態度將趨緊縮,甚至祭出升息手段,也意味著利率未來只會升不會降。

債券商品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關係,先前降息撒錢時期,買債可以賺價差;但如今相反,投資人此時布局債券,隨著升息步調接近,未來將賠上價差,且若殖利率的上升幅度趕不上通膨攀升速度,等於利差、價差兩頭空。

劉家豪補充,受惠於景氣復甦,企業發債違約風險也相對降低。因此建議投資人若要布局債券部位,建議選擇殖利率更高的高收益債,此類標的與企業表現高度連動。

曾在華爾街擔任財務規畫師的闕又上提醒,投資人除了把債券資產轉移到股票外,同時也可考慮購入美國抗通膨債券,此標的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直接連動,若通膨升高,報酬率也會隨之上升,是抗通膨可採用的投資工具之一。

Q:石油、黃金、銅等大宗商品今年漲很多,還能加碼?

「大宗商品這塊(市場),投機性正在升溫。」林啟超指出,雖然通膨有利於大宗商品的表現,但,多數大宗商品在過去一年都已出現不小的漲幅,已非相對便宜的資產。

以木材為例,這項今年漲幅一度翻倍的標的,卻在近一個月內跌逾三○%,波動度大的特性,是在投資前必須納入考慮的潛在風險之一。

過去被大眾與抗通膨幾乎畫上等號的黃金,此時是否適合布局?「這時候去買,不一定能抗通膨,虧更多都有可能。」資產部位逾千萬元、在臉書紛絲團有上萬人追蹤的理財部落客張遠也指出,目前黃金與多數原物料都有價格偏高的現象,此時投入,須格外小心「買貴」的風險。單就黃金而言,他認為,此類不孳息的商品,長期報酬都偏低,只有在通膨更為嚴重的時期,才會有獲利可能。

綜合考量波動性與價格偏高,張遠建議,此時配置大宗商品,占總資產比率不宜超過一○%,以免影響投資績效。

Q:接下來該注意哪些會影響資本市場的指標?

首先,還是必須關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。

做為市場基準關鍵利率之一,劉家豪以科技股為例,這族群類股目前多數估值偏高,遇到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,股價通常會迎來修正回跌,可以做為判斷科技股走勢的指標。

再來,就是實體市場的經濟數字。歐美將成為全球最快大規模解封的市場,市場期待能布局餐飲、娛樂等板塊的復甦商機。

「你都敢去餐廳吃飯,一定是(疫情)憂慮變低。」林啟超指出,不管營業範圍遍布歐美的線上訂餐平台OpenTable所提供的訂餐數據、歐美地區旅遊安檢量,以及蘋果與Google定時發布的移動數據報告,皆是相對政府經濟統計更為即時、先行的參考依據,若這些數字都逐漸恢復疫情前水準,便可證明歐美市場的消費力道回溫。

策略選擇》
Q:口袋較淺的小資族、新鮮人,怎樣投資最聰明?

對於收入相對有限的小資族來說,想要累積資產,更不能依賴死薪水,如何在有限資源下,追求投資的潛在最大報酬率,擊敗通膨,就是這族群的關鍵課題。

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規畫部業務副總經理王思微建議,在景氣復甦的循環下,小資族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,買入台股或是股票型基金,來累積出自己的第一桶金。

儘管手上現金難以布局動輒數百萬元的房地產標的,但,闕又上指出,投資人仍可選擇藉由漲幅與房地產市場行情連動、價格也相對親民的不動產投資信託(REITs)商品布局,參與該市場。

Q:口袋較深的中高階資產族,該如何乘勢讓財富擴增?

楊燿宇建議,該族群資產比小資族更具規模,更適合做多元布局。

除了在股票市場選擇績優標的多方布局,以及投資前述高收益債相關、房地產商品外,部分現金也可考慮布局原物料貨幣,例如澳幣、紐西蘭幣,都是代表標的。

他分析,通膨升溫時,原物料貨幣通常都會是外匯市場中,表現相對突出的標的,是資產規模較大的投資人可適度布局的選擇。

小資族資產規模小,要追求明顯漲幅擊敗通膨,股票為優先,但是,要做多元配置時,匯市也適合資產部位較大者去部分配置。 

屬於實體資產的房地產,是資產配置中具抗通膨特性的選項之一,其中,選蛋黃區及鄰近重大公共建設的標的投資,更具保值性

屬於實體資產的房地產,是資產配置中具抗通膨特性的選項之一,其中,選蛋黃區及鄰近重大公共建設的標的投資,更具保值性。(攝影者:郭涵羚)|放大原圖


Q:退休族只能買債嗎?有沒有兼顧風險與收益的方法?

退休族的投資準則是,保護本金、穩定收益,並維持購買力。「退休族群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以及保本性強的商品,」王思微分析,為因應通膨,退休族可選擇結合股債的平衡型基金做為核心投資配置,再搭配抗通膨債券,在提高收益的同時,避免本金過度波動或被通膨侵蝕。

此外楊燿宇也補充,高股息的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,也是退休族在可抗通膨同時,確保現金流的合適標的之一。

Q:若擔心失業,投資與現金的比率該如何分配?

第二波疫情席捲台灣,許多店家、民眾收入頓時受到停業與失業衝擊,須有適當的現金配置,才能面對疫情風險,兼顧投資績效。

「我過去一個月花費,是平常兩倍。」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點出,疫情衝擊下,許多人收入減少,但遠距上班上學,加上部分三餐會以外送做為替代,比起平常用餐,多付了運費,整體開銷逆勢成長,此時,是否具備緊急預備金規畫,對財務安全至關重要。

她舉例,身邊有朋友擔任小老闆,過去雖然月入十萬元,但遇到疫情收入大減,但房東不肯降低店面租金,同時要支出員工薪水與租金,讓過去沒有存預備金習慣的他,財務壓力瞬間爆表。

「你平常薪水越高,你緊急預備金可能要更多!」她指出,過去大家認定至少要備妥半年生活所需的現金部位,但,對於部分中高階主管來說,若因疫情失業,重返職場可能要花一年以上,此類人的安全現金水位應拉到更高。

疫情衝擊加上通膨隱憂,不只是一般民眾,甚至包含中高階主管以及大老闆,此時除了思考投資布局,更是重新盤點財務規畫的時機。

本文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